荣登《中国银行保险报》两会报道:保险科技赋能新能源货车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相关议题的热度与深度均达到新高度。围绕科技的前沿进展、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在金融领域,如何以技术突破赋能应用加速,成为持续关注的话题。本专题针对两会科技热词,结合金融行业发展,邀请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分析解读,以把握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2025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成为热词,同时也是金融行业关注的重点方向。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如何把握科技发展机遇,赋能金融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强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24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智能消费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0.9%。这些数据背后,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行动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各行各业布局的重点方向。
“抓住AI工业革命的机会,提升生产力,让科技普惠在每个人身上。”“人工智能会重塑所有的行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这样说。
今年以来,国产大模型DeepSeek凭借开源模式和成本优势迅速“出圈”,引发国内外热烈关注。金融机构、科技大厂等企业纷纷宣布人工智能大模型新动作,以抢占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对于DeepSeek的火爆,周鸿祎表示,DeepSeek是真火,不是虚火,因为它确实推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从“不可用”“凑合用”到“完全可用”。同时,周鸿祎表示,人工智能要引发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政府等场景中深入地用下去,让技术应用进入千家万户、进入千行百业。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大模型应用将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金融发展效率和质量,是银行业高度重视的发展方向。而今年横空出世的DeepSeek融合多模态数据处理、知识图谱构建、智能决策引擎,特别是开源生态、低算力消耗带来的低成本优势,部署应用更具灵活性,更适配中小银行实际,将可能降低中小银行应用大模型的门槛和成本。
北京鑫科金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甘玉涛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为金融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的精准度与效率,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实现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推荐和理财规划。与此同时,大模型正在重塑金融价值链,为金融行业拓展市场边界、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为金融行业带来变革机遇。一是金融行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已从技术工具升级转向全流程智能化重构。我们与某国有大型银行合作的智能信贷系统,使单笔业务审批时效缩短40%,人力成本降低30%。二是‘人工智能+’催生金融创新场景,大模型技术正在突破金融服务的边界,比如,在与金融机构投资条线的合作中,人工智能可以辅助生成投资策略,使效率提升50%,这种‘人机协同’模式诠释了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价值。”金山办公副总裁吴庆云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说。
金融壹账通相关负责人结合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实践发现,“人工智能+”正在重构金融服务场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如DeepSeek)正加速银行业务流程自动化,而保险业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核保、理赔全流程智能化,降低成本。“我们通过‘技术+业务’模式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微企业获得定制化信贷服务,从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科技与金融跨界融合
“我们正站在范式变革的临界点:从技术追赶转向应用领跑,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从风险防范转向包容创新。”甘玉涛说。
2025年全国两会,科技相关议题的热度与深度均达到新高度。吴庆云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两会不仅延续了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重视,更在技术融合、产业实践、安全治理及全球协同等维度释放出鲜明信号,可以说,既是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深化,也是对未来10年科技浪潮的前瞻布局。比如,当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办公场景时,产生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金融服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在医药健康险领域,人工智能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保险业的变革将是系统性的,可广泛深入地应用到保险的市场营销、产品开发、核保理赔、运营等多个核心环节。”镁信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健康险为例,人工智能将赋能保险从“群体概率博弈”转向“个体价值挖掘”,通过多行业数据生态共建、跨业务场景协同(如医保、商保、医疗机构、零售药房等),让保险真正成为国民健康的“守护者”。同时,人工智能通过实时数据监测与算法分析,强化投保、理赔、服务履约等场景的风控能力。如智能反欺诈系统可识别虚假报销、重复报销等异常理赔行为,降低欺诈风险。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引发市场关注。董希淼建议,采取多方面措施,优化新能源汽车保险定价机制。对汽车产业链来说,应持续加强研发创新,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稳定性,同时,可进一步推广标准化、通用化零部件,加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提高新能源汽车社会化维修服务能力。这不仅有利于降低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成本、为消费者让利,更有利于降低车主综合用车成本、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香港六宝经典大全保险科技事业部总经理李成才告诉记者,以新能源货车为例,科技贯穿于承保全过程。具体来看,一是基于AI技术对车辆动态数据的感知分析,帮助险企结合道路环境、天气等因素,精准识别车辆风险情况,通过预警/报警等方式化解危情。二是通过加装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主动安全配置,进一步强化对风险的实时感知和预警能力,并对司机不良驾驶行为进行动态干预。三是可通过承接物流企业车险业务的方式,针对低风险货车和高风险新能源货车,赋能险企统一开展“数据风控+实时预警+主动安全”相结合的风险干预工作,从整体上帮助车队实现风险减量。四是强化与车厂从源头的数据合作,在新能源货车风险评估模型和智能化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形成在保前风险识别、保中风险干预、保后理赔支持等全链路的服务能力支持。
人工智能在发展中也伴随着风险。对于人工智能引发的幻觉、安全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若不能加快解决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薄弱、适配困难等问题,无异于‘在别人地基上建高楼’。”刘庆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加快构建国产算力平台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产业生态。
“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数据安全,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确保信息不会被过度分享与滥用;二是人性化关怀,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重塑,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只是更好服务人;三是突发事件处理,人工智能能力有边界,各类突发事件应对需要人随时介入。”镁信健康相关负责人说。(《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苏洁)